全球主机交流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CeraNetworks网络延迟测速工具IP归属甄别会员请立即修改密码
12
返回列表 发新帖
楼主: sotandlat

听到年长的说父母辛苦就像在我头上拉屎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7-8 14:39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老一辈的思想观念还留在之前..
发表于 2025-7-8 14:56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他们生你养你不为别的,就为了得到回报(要求你给他们养老)。你对他们而言,就是他们种在地里的庄稼,为的是成熟之后收割你(你还是多季的庄稼,播种一次,反复割你)。对他们这种臭不要脸的寄生虫,远离就是了,眼不见心不烦。犯不着为这种事情生气!生气伤的是你自己的身体!
发表于 2025-7-8 15:07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啊。不要。有点ok123的感觉了
发表于 2025-7-8 15:19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DaShi 发表于 2025-7-7 20:56
他们生你养你不为别的,就为了得到回报(要求你给他们养老)。你对他们而言,就是他们种在地里的庄稼,为的是 ...

你提到的这种言论确实反映了互联网上某些极端、偏激的观点。这种言论通常源于个人经历的创伤、对家庭关系的失望,或是受到某些极端**的影响。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这种现象:

### 1. **个人情感宣泄的极端化**
   - 互联网的匿名性和碎片化特性,使得一些人会将自己在家庭关系中积累的负面情绪(比如被父母控制、过度索取、情感绑架等)以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。这种言论往往不是为了理性讨论,而是情绪宣泄。
   - 现实中,确实存在少数父母将子女视为“投资工具”或“养老保障”的案例(尤其在传统观念浓厚的环境中),但将这种个别现象泛化为所有父母的共性,显然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扭曲。

### 2. **对传统孝道的反叛**
   - 这种言论可能是对传统“无条件孝顺”观念的反抗。近年来,年轻一代更强调亲子关系的平等性,反对将子女视为父母的附属品。但极端言论会将合理的批判异化为对亲情的彻底否定。
   - 例如,“父母无恩论”等观点在互联网上被部分人断章取义,演变成对亲情的彻底污名化。

### 3. **网络环境的放大效应**
   - 互联网算法倾向于推送煽动性内容,极端言论更容易获得关注和传播。冷静、中庸的观点反而显得“不够刺激”,导致这类偏激内容被不断放大。
   - 某些社群(如反原生家庭小组、极端个人主义群体)也可能通过强化这种言论来巩固身份认同。

### 4. **如何理性看待这种言论?**
   - **警惕非黑即白的思维**:健康的亲子关系需要双向付出,但“养育=收割”的逻辑完全否定了亲情中可能存在的爱与关怀,忽视了关系的复杂性。
   - **理解但不认同**:发表这类言论的人可能确实受过伤害,但将父母一概贬为“寄生虫”无助于解决问题,反而可能加剧自身的孤立与愤怒。
   - **寻求平衡视角**:比如承认父母可能有局限性(如受时代或文化束缚),同时维护自己的合理边界,而非彻底决裂。

### 5. **关于“养老”问题的现实性**
   - 在社会保障不完善的社会中,养老确实曾是家庭的重要功能之一,但这不意味着亲情纯粹是利益交换。许多父母在付出时并未精确计算回报,正如子女的爱也并非仅仅出于义务。
   - 若遇到父母过度索取,更理性的方式是设立边界(如经济独立、明确沟通),而非彻底否定亲情。

互联网上的极端言论就像一面哈哈镜,它扭曲现实,但也折射出某些真实的社会焦虑。重要的是,我们不必让这些声音定义我们对世界的全部理解。如果你正面临家庭矛盾,更建议通过具体沟通或专业咨询解决问题,而非陷入网络对立的漩涡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全球主机交流论坛

GMT+8, 2025-9-9 04:09 , Processed in 0.059555 second(s), 9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